- 首頁
- 各殿巡禮
福德宮
主祀福德正神,民間俗稱土地公,也有稱為福德爺、伯公、大伯爺、后土或簡稱土地。關於福德正神的傳說有很多。
相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,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,從小就是個天資聰穎又極為孝順的小孩;三十六歲時,當上朝廷的總稅官,為官廉正;到了周穆王三年才過世,享年一零二歲。
神奇的是,他過世三天後,容貌都沒有改變;有一貧窮人家用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祂,過了不久,居然由貧轉富,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,於是合資建廟並打造金身膜拜,因此生意人常祭拜祂。
另傳土地公為周朝士大夫的家僕,為避免讓小姐受凍,乃脫衣給小姐穿,自己只穿單薄的衣物,卻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凍死。就在此時,天空顯現『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』的景象,士大夫感謝祂的恩德,於是建廟奉祀。周武王時贈封后土,後世尊為土地公。
福德正神一般稱為土地公,土地公的造型幾乎都是白鬚、白髮、笑容可掬,地方員外打扮,一手拿元寶,一手執如意或枴杖,充分表現出慈祥溫和的長者風範。
按自古土地之神為社神。社神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神,自君王以至平民百姓,都得對祂立社祈求,以祈社稷、天下之福。因大地孕育萬物,所以「土」之功德浩大,封土利社,祀五方之土神,以為祈福。
祭祀土神分為春、秋兩祭,春祭為二月初二(頭牙),秋祭為八月十五日(中秋)。
福德宮 右龕
主祀四海龍王,海龍王有四位,依其轄區不同,分稱東海龍王、西海龍王、南海龍王、北海龍王,合稱四海龍王。
龍王有呼風喚雨,興風作浪之本領,令人敬畏,因此沿海各地居民,為求保祐庇護地方安寧,多建廟奉祀海龍王。龍有九似:角似鹿、頭似駝、眼似鬼、項似蛇、腹似蜃、鱗似鯉、爪似鷹、掌似虎、耳似牛。「說苑辨物篇」記述:神龍能為高,能為下、能為大、能為小、能為幽、能為明、能為短、能為長。
四海龍王,於清朝甚受禮重,清世宗雍正二年(公元一七二四年)赦封東海龍王曰「顯仁」,西海龍王曰「正恒」,南海龍王曰「昭仁」,北海龍王曰「崇禮」。封神演義記載:東海龍王名敖光,西海龍王名敖順,南海龍王名敖明,北海龍王名敖吉。農曆二月初三日,為龍神朝帝(玉皇大帝)日。八月十八日為四海龍王神學會日。十月初三日為四海龍王會奏水府,稱「龍聚日」。
福德宮 左龕
主祀地藏王菩薩,梵名乞叉底蘗沙「Ksitigarbha」。「地」具有如同大地般安忍不動之意,而「藏」就代表深靜密慮之意,所以「地藏」就是代表具有如大地般廣大悲心的菩薩。
當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宮說法時,曾付囑地藏菩薩,要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與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世界,留住世間,教化六道眾生。以是之故,菩薩常現身天上、人間及地獄等處,救度眾生,自誓必定度盡六道眾生,方乃成佛,誠如《地藏經》所載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度盡,方成菩提。」
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像極具特色。一般菩薩之造形多為頭戴寶冠、瓔珞裝飾、身披天衣的天人相,而地藏菩薩則為光頭圓頂或頭戴毗盧冠、身披袈裟、手持錫杖的出家相。由於地藏菩薩發願在無佛的五濁惡世中,應化現身以濟度眾生,為了使眾生能深信因果、尊敬三寶,是以顯現出家之僧相。
「大願地藏王菩薩」之名的由來
地藏菩薩所以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,是因為從久遠以至今日,其悲心大願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度化眾生。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度盡,方成菩提」反應了地藏菩薩的大悲願力。
菩薩在過去生,就曾發此弘願。無量劫以前,有一佛土,其佛號「一切智成就佛」。一切智成就佛在未出家以前,是一個小國的國王,地藏菩薩則是其鄰國的小國王。二王相交甚篤,一齊學佛,同以十善,利益子民。然而附近其他國家的人民,心性倔強,多造惡業,不修善法。看到如此的景象,其中一王即發大願:「願我早成佛道,普度群生。」另一國王則發願:「若不先度盡罪苦眾生,令得安樂以至菩提,自己絕對不先證佛果。」
不久,發願早成佛道的國王出了家,精進修行,速證佛果,號一切智成就如來。而發願度盡眾生方成佛道的國王,直到今日,仍是難行能行,本其初衷,不辭艱辛地度化難調難伏的眾生,他就是大願地藏王菩薩。